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第十四章

国际合作的新挑战与基层医疗的温

梅奥诊所的合作协议正式生效那天,苏氏集团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举着相机的媒体记者。林辰刚结束一场连轴转的采访,口袋里的手机就震得发烫,掏出来一看,是市卫健委的来电。他快步走到走廊僻静处接起,听筒里传来清晰的声音:“林经理,恭喜!你们申报的‘基层医院AI医疗帮扶计划’批下来了,首批十个偏远县医院,下周就得派人过去做设备安装和医护培训。”

挂了电话,林辰捏着手机站在窗边,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,眉头慢慢拧了起来。基层帮扶的时间点太巧,刚好和梅奥诊所的驻场需求撞在一起,技术部本来就人手紧张,现在更是捉襟见肘。

他转身往办公室走,刚推开门就撞见抱着一摞文件的苏晚晴。她显然也刚接到消息,脸上带着几分焦虑,把文件往桌上一放,拿起两份日程表递过来:“你看,梅奥那边要求派三名核心技术人员驻场三个月,负责设备调试和数据对接;基层这边十个县,每个县至少要两名培训师,还得有技术人员随时处理故障。技术部总共就八个人,怎么分都不够。”

林辰接过日程表,指尖在“青石县”三个字上顿了顿——那是母亲的老家,他小时候跟着母亲回去过两次,印象里县医院的院子还是泥土路,CT机是别的医院淘汰下来的旧设备,医生诊断全靠经验和几本翻烂的医学书。“基层那边我去,”他抬眼看向苏晚晴,语气很坚定,“梅奥的驻场让王副总监带队,他跟着我做了三年技术,核心流程都熟。我对设备的适配细节更清楚,去基层能更快解决突发问题,顺便也能帮我妈看看老家的亲戚。”

苏晚晴愣了一下,下意识想反对:“基层条件那么差,你又是项目核心,万一……”话没说完就被林辰打断,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,眼里带着笑意:“放心,我又不是去吃苦的,只是去做培训和调试,县医院会安排住宿。再说,你在公司盯着梅奥的对接,我才能更安心。行政部那边你再协调下,抽两个人跟着我去,负责培训资料的整理,应该就够了。”

她看着林辰笃定的眼神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,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保温杯:“这是我妈昨天炖的莲子羹,你带去路上喝。基层晚上冷,我给你收拾了件厚外套,放在你车里了。”

出发去青石县的前一天,林辰特意绕路去了医院。张慧兰听说他要去青石县,连忙从床头柜里翻出一个旧布包,打开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病历本,纸页边缘都泛着黄。“这是我前几年回老家,帮亲戚们整理的病历,”她把病历本递给林辰,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,“县医院的李医生是我老同学,人特别好,就是缺设备缺经验。你把这些带去给他,说不定能帮上忙。那边的老乡看病不容易,你多跟他们说说AI设备怎么用,别嫌他们问得多,他们就是怕学不会。”

林辰接过病历本,指尖触到纸页上母亲娟秀的字迹,心里一阵温热。他把病历本小心地放进背包里,又跟母亲说了些注意身体的话,才起身离开。

第二天一早,林辰带着两名行政部的同事,开着装满设备和培训资料的商务车往青石县赶。高速转省道,省道转乡道,柏油路变成水泥路,最后变成坑坑洼洼的土路,车子颠簸得像是要散架。等他们赶到青石县医院时,已经是下午三点多。

县医院的李院长早就站在门口等了,穿着洗得发白的白大褂,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。看到林辰的车,他快步迎上来,握住林辰的手使劲晃了晃:“林经理,可把你们盼来了!我们这医院,好几年没添过新设备了,医生们听说要装AI诊断仪,昨天兴奋得半夜没睡。”

林辰跟着李院长走进医院,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医护人员,还有几个来看病的老乡,都好奇地往他们这边望。走进门诊楼,走廊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,墙壁上贴着泛黄的健康宣传海报,诊室里的桌子还是老式的木桌,上面摆着听诊器和血压计。

“先去设备间看看吧,”李院长领着他们往楼上走,脚步有些急促,“我们特意腾出了一间屋子,电源和网线都提前布好了,就等设备到。”

设备间不大,也就十平米左右,靠墙摆着一张旧桌子,地上扫得干干净净。林辰和同事们开始卸设备,李院长也过来搭手,额头上很快就渗出了汗。等把AI诊断仪的主机、显示屏和扫描设备都摆好,天已经黑了。

李院长非要拉着他们去家里吃饭,说是老伴儿已经炖好了鸡汤。林辰推辞不过,只好跟着去。李院长的家就在医院家属院,是一间两居室,屋里的家具都有些年头了,客厅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合影,是他和医护人员的合照。

“我在这里待了三十年了,”李院长给林辰盛了碗鸡汤,语气里带着感慨,“以前条件更差,有次来了个急性心梗的病人,我们连除颤仪都没有,只能眼睁睁看着……后来我就发誓,一定要让医院好起来,让老乡们不用跑几百公里去市区看病。现在有了你们的AI设备,以后诊断就有底气了。”

林辰喝着温热的鸡汤,心里突然有些酸涩。他想起在梅奥诊所看到的先进设备,再看看这里的条件,更觉得基层帮扶的意义重大。

第二天一早,林辰就开始给医护人员做培训。诊室里挤满了人,连走廊里都站着几个年轻医生。他打开AI诊断仪的演示系统,一边操作一边讲解:“大家看,把患者的CT影像传进去后,系统会自动识别病灶,标注位置和大小,还会给出可能的病症和治疗建议。如果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还可以连接我们的远程专家库,让市区的医生帮忙会诊。”

一个年轻的女医生举起手,声音有些怯生生的:“林经理,我们之前没接触过这么先进的设备,要是操作错了怎么办?”

林辰笑了笑,打开手机里的培训视频:“别担心,我把操作步骤做成了视频,你们可以存在手机里,随时看。另外,我会在这里待一周,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。后续我们还会安排线上培训,保证大家都能熟练操作。”

培训进行到一半,诊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。一个老乡背着老人跑了进来,气喘吁吁地喊:“李院长,快救救我妈!她刚才突然胸痛,喘不上气!”

李院长脸色一变,立刻让人把老人扶到检查床上。林辰也赶紧关掉演示系统,帮忙把老人的CT影像传进AI诊断仪。屏幕上的数据流快速跳动,不到三分钟,诊断结果就出来了:“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,建议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,并联系市区医院准备转诊。”

李院长看着诊断结果,立刻安排医生做心电图,同时让护士联系市区医院。忙完这一切,他才松了口气,对林辰说:“要是以前,我们得先做心电图,再根据经验判断,至少要半个多小时。现在有了AI设备,节省了太多时间,说不定就能救老人一命。”

林辰看着忙碌的医护人员,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。他之前总想着把设备推向国际,却忽略了身边这些更需要帮助的地方。

接下来的几天,林辰每天都在医院里忙碌,帮医生解决操作问题,给老乡们讲解AI诊断的好处。有次一个老乡拿着CT报告来找他,紧张地问:“林经理,系统说我肺上有个小结节,是不是癌症啊?”

林辰耐心地解释:“别担心,这个小结节是良性的,定期复查就行。系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、形状和密度,判断良性还是恶性,准确率很高。你要是不放心,还可以让市区的专家再看看。”

老乡听了,终于松了口气,连连道谢:“真是太谢谢你们了,不用跑几百公里去市区,在县里就能诊断,太方便了!”

一周后,林辰要离开青石县了。医护人员和几个老乡特意来送他,李院长手里拿着一个布包,里面装着晒干的红枣和核桃:“林经理,这是我们自己种的,你带回去尝尝。谢谢你这几天的帮忙,以后有问题,我们就给你打电话。”

林辰接过布包,心里暖暖的。他跟大家挥手告别,车子开出很远,还能看到他们站在门口挥手。

回到市区后,林辰第一时间去了公司。苏晚晴看到他,连忙迎上来:“怎么样?基层那边顺利吗?梅奥那边昨天还问起你,说想跟你视频沟通下后续的技术对接。”

林辰把布包放在桌上,拿出几颗红枣递给苏晚晴:“顺利,已经帮他们把设备调试好,医护人员也基本掌握了操作。对了,我有个想法,”他拉着苏晚晴坐在沙发上,眼里闪着光,“我们能不能把基层帮扶的范围再扩大一些?除了设备和培训,还可以组织市区的专家去基层坐诊,让老乡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医生。”

苏晚晴眼睛一亮:“这个想法好!我明天就跟市卫健委联系,看看能不能争取到更多支持。梅奥那边要是知道我们在做基层帮扶,肯定也会更认可我们的项目。”

林辰看着苏晚晴兴奋的样子,忍不住笑了。他之前总觉得事业的成功在于国际合作和技术突破,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成功,是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,是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。

晚上,林辰给母亲打了个电话,跟她聊起在青石县的经历。张慧兰听着,声音里满是欣慰:“好,好,这样就好。能帮到老家的人,比什么都强。”

挂了电话,林辰靠在沙发上,看着窗外的夜景。他想起在青石县看到的笑脸,想起李院长的感慨,想起那个被及时诊断的老人。他知道,未来还有很多挑战,梅奥的合作需要继续推进,基层帮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只要他和苏晚晴一起努力,就一定能让AI医疗的光芒,照亮更多角落。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第十四章 国际合作的新挑战与基层医疗的温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